10月29日,國家網絡信息辦公室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通知,全國重點新聞網站將發記者證,發證與傳統媒體同一標準,統一管理。
  這條新聞有很多待解讀的含義,網媒自採放開了嗎?傳統媒體最後的“政策紅利”也沒了?喊了這麼多年的紙媒將死,這次會是紙媒的冬天麽?這張記者證會不會改變新聞業態?
  網媒領記者證且慢歡呼
  消息一齣,@人民網歡快地發了一條快訊:新聞網站也將有記者證啦! 一些網媒新聞工作者也歡呼:默默工作這麼多年,終於要領“證”了!
  但,仔細看完新聞,激動的人們、尤其是網絡新聞工作者漸漸平靜了下來,並非所有的新聞網站都可以發證:只有符合規範的一類網站(中央、地方重點新聞網站以及全國性行業新聞網站)才有發證的資格。
  @人民網自然有歡快的理由,他們正是一類網站,並且此前,人民網、新華網等6家網站已試點發放記者證。
  果然,在其後的新聞傳播中,編輯們找到了人們正在關心的點,@頭條新聞:“國信辦:商業網站不頒發記者證”,有的網友在轉發中索性提煉出了,新浪、網易、搜狐等不在發放範圍。
  媒體人@王星WX及時貼出了兩張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為大家解惑:為啥記者證暫時發不到新浪、騰訊,為啥網站發記者證不意味著自採放開。圖中顯示:民主與法制網作為一類資質新聞網站,它的業務範圍本就包括了採編髮布和轉載業務,所以有發記者證的資格;而新浪網的許可證上的業務範圍僅限於登載新聞,所以依然不能發證。
  今日(10月3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強調新規定“合法”:由於一類資質的網站有新聞採訪權,也就是說,沒有採訪權的屬於二類資質的商業門戶網站,並不在頒發記者證的範圍之內。在法規依據上講,這個通知符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傳統媒體應該害怕嗎?
  新政策的動靜沒有人們想得那麼大,但小小的改變也可能蘊含著更大的變革,這並不影響未雨綢繆的人們討論它的意義。
  英國廣播公司網認為這是面對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最新挑戰,中國政府正在試圖找到新的管理方法。
  新華網則討論,當互聯網有了記者證,傳統媒體應該“害怕”嗎?
  網信辦發言人薑軍告訴新華社,競爭並非是從業人員間的競爭,網站有了證,因為會受到更規範和專業的培訓,記者的競爭力會更強。但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間的競爭關係是否會發生變化,並不決定於此,而是由媒體發展的態勢所決定的。
  新京報在報道新規“是否衝擊傳統媒體”時,也引述了薑軍的話,“衝擊不大,但濫竽充數人員在新聞行業生存將越來越難。”
  人民網、千龍網的總裁兼總編輯也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新規是否有更深遠的意義?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麥尚文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點出,賦予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採編人員“相同的身份”,在短期內或將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距離拉大”,但這正是傳統媒體向新興媒體融合過程中的重要步驟。新聞網站或將迎來快速發展,將對傳統媒體形成“倒逼”,促使媒體融合腳步的加快。
  新京報新媒體記者 戴熙婷
  (本文首發新京報新媒體,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眾號“新京報”,或添加微信號:bjnews_xjb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編輯:李雪瑩  (原標題:【媒目】一張記者證引發的“騷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sqetvyhgnd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