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傳媒大學韓國留學生李炫臻在網絡上又火了,被封為“雪糕校花”。高校“女神”登上網絡熱門話題榜並不鮮見。前不久,北京語言大學學生會副主席陳子湄就因外形酷似演員劉亦菲被網友評為“最美副主席”。她們的靚照在網絡上被瘋轉的同時,連帶著也讓其所在高校知名度大大提升,有些女神甚至直接成為學校招生宣傳的活廣告。(11月29日《中國青年報》)
  於是,有觀點認為,高校宣傳步入“簡單粗暴”的“食色”時代,施“美人計”搶生源。而對這種做法,有人點贊,有人砸雞蛋。
  誠然,高校招生宣傳需要創新,需要走市場化運作的道路。正如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所指出的那樣,現在“高等教育逐漸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學生與家長有了更大選擇權,這將給中國高校致命一擊,高校必然進入前所未有的市場化時代。在這一背景下,質量與特色固然是競爭的根本,但營銷不可缺乏”。從十幾年前印有校園風景和大量招生專業信息的宣傳冊,到幾年前介紹校園生活的“高大上”招生宣傳片,再到如今拿來做招生宣傳的女神,不難看出高校的招生宣傳在向“招生營銷”轉變。
  營銷不是促銷、傾銷,更不是傳銷,故而不能對“招生營銷”一概否定。但高校招生宣傳不是純粹的商品營銷廣告,不能也陷入“美女經濟”的窠臼,某種程度上講,“美女經濟”是一種低俗文化的反映與流露。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女神”,但“女神”並不代表高校的自身形象,更不代表高校的大學精神。倘若“女神”真的是公認的佼佼者,外部形象與內在素質俱佳,讓其去“招生營銷”一回也未嘗不可;倘若“女神”只是“繡花枕頭”一個,豈不讓填報志願的考生有一種上當受騙之感?這種感覺與購買吹得天花亂墜的假冒偽劣商品又有何異?高校招生宣傳不能是博人眼球的招徠,也不能是誘人上鉤的欺騙。
  要知道,動輒生源數千上萬的高校,“女神”能有幾人?也就是說,能成為“女神”的女生畢竟鳳毛麟角,絕大部分仍是不知名的小花小草;能擁有“女神”伴侶的幸福男生也是寥寥無幾,絕大部分男生只能與小花小草為伴。
  高校是知識的殿堂,是理想的天堂,選擇什麼樣的“招生營銷”方式,這需要根據學校的特色來選擇。高校還是內斂一點為好,矜持一些為妥,千萬不要在市場化的大潮中躁動不安,迷失方向。
  文/錢桂林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高校招生“美人計”,難脫低俗之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sqetvyhgnd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